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周刊
本刊记者 孙庭阳
金价涨得挺猛,怪事却接连发生。
上涨23%,下降26%。前者是今年上半年上海黄金基准价涨幅,后者是我国黄金首饰销售量同比降幅。两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。
2024年更明显,基准价涨26%,首饰销量跌25%。
这一涨一跌的反差,成了近两年黄金市场的常态。
从具体数据看,今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505吨,同比降3.54%。其中首饰消费200吨,同比降26%,只相当于2024年的38%、2023年的28%;金条及金币销量264吨,同比增23.69%。
2024年的数据也类似:全年黄金消费985吨,同比降9.58%。其中首饰532吨,同比降24.69%;金条及金币373吨,同比增24.54%。当年整体黄金珠宝消费疲软、库存周转率下降,黄金珠宝企业也及时做了调整。
短短一年半,市场结构彻底反转。2024年首饰比金条金币多卖159吨,今年上半年反倒少卖64吨。
之前媒体报道,“大妈们”冲进金店,不仅买光黄金首饰,还买金条,是“扫货式”采购。今年上半年则变成:“大妈们”买光金条后,才抱着黄金首饰回家。
这背后是明明白白的经济账。黄金首饰价格包括基础金价、工艺费和品牌价,通常比基准价高25%左右;实物金条综合成本比基础金价高2%左右;黄金ETF基本没有溢价。
黄金首饰溢价高,高金价会抑制其消费。金价高位波动时,大家更愿意选溢价低的金条金币,或是没溢价的黄金ETF。
避险需求也在推波助澜。地缘冲突和经济不确定性下,黄金避险保值功能凸显,民间金条金币投资需求大增。
金条金币连续两年保持24%左右增长,黄金ETF也火了——今年上半年增仓74%,2024年增87%。
但多数人还是认“实在”的黄金:2024年净买入ETF 53吨,买金条金币373吨;今年上半年买金条金币264吨,比ETF的85吨多近200吨。
究其原因,很多投资者要么不熟悉ETF,要么更喜欢握着沉甸甸的金条,ETF短时间难撬动金条金币的地位。
地域差异也有意思。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对金银珠宝态度不同:北京企业销售增长最强劲,上海有些疲弱。
具体来看,北京金银珠宝零售上半年涨36%,广州1-5月限额以上单位的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涨8%,上海却降1%。
至于未来走势,黄金ETF基金经理分三派:乐观派看好继续上行;谨慎派认为难再大涨,可能高位震荡;中间派强调“配置价值”——投资别只放股票,也可以有黄金、债券等。
全球央行态度很明确。世界黄金协会6月下旬调查显示,95%的受访央行打算未来12个月增持黄金,这一比例创2019年以来最高,比2024年提升17个百分点。
责编:周琦